<!--go-->
类脑体的食蟹猴实验取得新进展,是在圣诞夜那天。
就是在大家表面还在工作、心里却想着根对象过节时,“雨云”中心的食蟹猴实验突然取得了新发现。
之前以祁旻的思路把电极连成刚性的芯片插入食蟹猴大脑的做法,的确能够完成与大鼠类似的记忆传递功能。但是在长时连接食蟹猴致其昏迷后,唤醒食蟹猴时则出现了问题。他们发现,食蟹猴在与类脑体连接被提取“记忆”后,如果不进行“记忆”回输,则并不会像大鼠一样再度清醒而失去“记忆”,而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唤醒。而且当这两次连接之间的间隔时间超过两小时时,食蟹猴即使被再次连接也无法被唤醒,反而从此成为了“植物猴”。
这让祁旻意识到,从大鼠到食蟹猴并非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线性增加,大脑神经元数量的增长到一定程度肯定会产生质变。这是个新的突破口,况且倘若她解决不了食蟹猴被连接后就成“植物猴”的问题,文章恐怕也会受到别人的质疑。
那要怎么解决食蟹猴被连接之后若不回连就无法苏醒的问题呢?祁旻站在超净间的手术台前想了十几秒,很快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猜想:如果是胼胝体接口的连接导致食蟹猴大脑产生器质性的改变所致,那么减少“剂量”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?
这个“剂量”可以理解为接口的总数,也可以理解为接口的强度。祁旻和周晓姗女士讨论了一下,她觉得既然接口本身的结构难以替代,那么减少接口总数或许可行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ifeiyanqing.com
(>人<;)